李子柒式的诗意生活,谁不想拥有?

2020-06-22 17:21:10   发布于:北京市

李子柒:鲜衣怒马的诗意人生

 

那个一身诗意千寻瀑的李子柒,那个把依山寻幽食遍人间的李子柒,在这个春天的时候,策马探花,采撷千娇百媚的春意入院,弄花香满衣的她,活出了穿梭城市霓虹中人遥不可及的梦。

 

院子的风骨,食物美学,传统扎染、蜀绣……无所不能,林语堂大师笔下:“宅中有园,园中有屋,屋中有院,园中有树,树上见天,天中有月。”的诗画意境,被她演绎得活色生香。

 

李子柒一片“桃花坞”让世人惊艳,毋庸置疑,山色青黛为她染,花容娇媚为她开,一方院子是她的建筑,一片天地是她精神归宿,岂是熙攘城市里的建筑能相提并论的?

 


丨示意图

 

无数人都艳羡李子柒有一方院子,在院子里种满诗意,才是让世人叹服的根本。建筑,提供一方居住空间,而氤氲在建筑之上的美学,才是千百年来追求的人居意境。

 

墨客文人的栖居美学

 

20世纪法国著名诗人巴什拉提出“栖居的诗学”观:“空间并非仅仅是物质意义上的载物体容器,更是人类意识的幸福栖居之所。

 

栖居美学,才是建筑的内在风骨、是空间的精神内核。事实上,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,在空间美学上演绎出传奇佳话。

 

一代文豪苏轼,是闻名遐迩的美食家,然而在他眼中,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,承载了他形而上的理想,今人看来,甚是难得。清代生活美学家李渔,提出“故必于精舍左右,另设小屋一间,有如复道,俗名‘套房’”也就是说,居于一室必有一间收藏室,其在园林建筑、居室器具所传达的生活意趣,备受推崇。而对汪曾祺来说,寻常细微之物,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,“如果你来访我,我不在,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。”如此的诗情意趣,在他们眼中,建筑外的精神栖居属性,早已超越建筑空间属性而存在。

 


丨示意图

 

建筑的“诗”学意趣

 

中国人栖居的诗意美学情结,源远流长。在一方居所将自己的意趣爱好,安放于亭台廊榭、曲水流畅,精于美食、玩赏花木、挥就名作……追溯无数名士骚客生活美学的内核,不难发现,“栖居的诗学”,是贯穿中国建筑空间、生活美学的精神内核。

 

栖居的诗学,为当下建筑赋予举重若轻的精神力量。李子柒的“诗意”,依附于自然万物之美,引无数人心向往之而不得,那么于大多数于在城市中疲惫的人们,如何觅得一种建筑的生活美学呢?

 

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经纬中,依托天赋稀缺的江流、湖境、半山,构筑建筑名作,致地·龙熙台为寻求的诗意栖居的人们,提供一方枕水靠山而居的胜地,出入可谓江湖策马,归来看尽院中花,城市中的山水意境,生活美学的意趣,在108席人文藏品中无限延展。

 


实景图

 

一座相府,诗意生活触手可及

 

在大王山文旅新城这片冉冉腾飞的土地上,致地·龙熙台卧20000亩伏龙山绿浪而居,曾国藩茔地、文正书院、湘军文化园、桐溪古寺等人文胜迹环绕,拥享湘江欢乐城、华谊兄弟电影小镇、巴溪洲水上乐园、洲际假日酒店、宜家家居等文旅休闲配套。藏万千意趣,建筑之上的诗意生活,触手可及。

 

城市之中,安于建筑构建的归家之所,又能寻得生活美学意趣,安放古今中国人的生活之美,以建筑几何勾勒,以一砖一瓦浇筑,以空间美学理念丰满建筑肌理,一座承载诗意栖居的居所自然天成。自此,得此所愿,便可,鲜衣怒马过余生!

 

丨效果图

目前,致地·龙熙台约315-357㎡原山双拼墅,压轴臻席 收官争藏;龙熙台·郡安里约3330㎡商业会所正在热售中,圈层主场,只敬少数。

 

责任编辑:小雷
热点阅读
  • 财经
  • |
  • 新闻
  • |
  • 资讯
© 2024 中国财经资讯网版权所有 About Netname | 中国财经资讯:用心去经营一个财经网站! |